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对象是华夏最古老的一个边缘——华夏北方边缘。作者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径,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早期中国北方多元的游牧社会作一新考察。作者指出,汉代中原王朝与其北方游牧部族的互动曾造成三种不同的华夏边缘,也是三种人类生态本相——蒙古草原的匈奴、甘青高原河谷的西羌、东北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后来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模式化历史事件,许多都可溯及形成于汉代的此三种华夏边缘。作者期望通过情境化与反思性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当前中华民族体制下汉﹑满﹑蒙﹑藏等民族历史关系的一种新体认。
内容截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序论: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自然环境
畜产种类及其动物性
畜产构成
游牧与其移动模式
游牧生产﹑分工与消费
辅助性生业:狩猎、採集、农作、贸易、掠夺
游牧社会组织:家庭与牧团
游牧社会组织:家族、氏族与部落
分枝性社会结构、领袖威权与外在世界
第二章 中国北方游牧经济的萌芽
有关欧亚大陆游牧起源的一些问题
考古学有关中国北方游牧文化起源的研究讨论
西元前15至前3世纪中国北方的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
内蒙古中南部与晋陜之北
西辽河流域与燕山地区
甘青之河湟地区
环境﹑经济生态与人类社会
第三章 草原游牧的匈奴
游牧「国家」问题
地理与自然环境
牧区与畜产
季节移牧活动
匈奴牧民的辅助性生计活动
游牧经济下的匈奴国家与社会
匈奴牧民在国家与部落间的生存抉择
第四章 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
河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态
河湟羌人的游牧经济
畜产构成
季节移牧
辅助性生计活动
羌人部落及其社会
羌人之种号与豪酋之名
部落结构
部落领袖之决策权
羌人牧民的生存抉择
第五章 森林草原游牧的乌桓与鲜卑
更多相关资源 >>
这里是其它用户补充的资源(我也要补充):
点击查看所有12网友评论